Learn to Be Pythonic

自然而然

这是4月25日参加大妈见面会后沉淀24小时以上得到的东西。

自我局限怎么破

  1. EVA, 绝对领域。

    第(年)一(龄)次(好大)听说这个概念。
    原来还必须说明这是EVA中的绝对领域,又名心之壁

  2. 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之间的折腾。

    细思恐极。似乎自己经常如此!

  3. 谁主张,谁执行。

    当头棒喝。一直都是我这么说别人的!

然后,怎么做

  1. 编程是如同木工一样的手艺活:

给你一方木材,如何做出一张桌子?

我和前辈一样始终都面对同一个最初的问题。

  1. 将问题一步步分解。

    • 碎纸还原为例(此处有演示)。令人惊奇的是,只运用已知的东西,在仔细分解问题的过程中,甚至已经接近解决了问题。
    • 这当中已经成功运用了分析,演绎,评估与预判等诸多可以习得的能力,未知的努力方向则自动清晰浮现。
  2. 问题分解之后,尝试。

    • 如果上述思想实验都是自己独立在做,感觉接下来的具体实践应该可以很快进行。
    • 如果还有犹疑,那么考虑一下怎样临摹一幅画?第一笔从哪里开始?从第一笔开始。
  3. 要建立止损的概念和习惯。

    • 概念一目了然,习惯很难建立(炒股的人都知道哈哈)。
    • 避免将自己拖入黑洞,节省认知资源,即是突破自我局限。
    • 意义之大,大妈强调了至少三遍。

而我怎么和团队一起行动

  • 第一条:面向行动的对象,目标一直都是只是就是完成任务。
  • 第二条:同其他成员交互中出现卡壳儿,请参考第一条。
  • 第三条:我相信还需要不时默念:谁主张,谁执行

然后,怎么做

  1. Github之道。(此处又有演示)

    • 建立第一个可以执行的模块,哪怕再小,也就是行动的对象。
    • 每次自己做了什么,推上去,产生不同的版本。
    • 与云盘的区别是,记录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,可以回溯,查找问题所在。
  2. 有计划,有预案。

    以项目投入时间管理为例,比如预计一位成员投入有限,必须预先对项目完成时间做出合理估计。

  3. 同样要建立止损的概念和习惯。

总结和插曲

总结

自然而然其实是有意识地运用方法突破习得的自我局限,只是版本控制太好,升级进化过程中逐步减少折腾,虽然卡壳儿不可避免,但是一直从容。突破自我,释放出来的是什么?

插曲

似乎还要问,这自然而然大法到底要怎样可以开始做才行哪?回想当天近距离接触大妈,他举手投足间,我已经感知那种放松了哦(此处省略一万字)。诚如炸裂哥所言,貌似这=1000*Q&A。

那边厢,天边飘来志平仁波切几句话:

睡觉睡足了...决定都不会差...不要怀疑行动的意义...

哈哈,get!!

最后的问题

为什么当初想做的项目现在要改了呢?

问题如此好,我竟无言以对。戳心!!